今天是:

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通知 >> 正文

关于我校合作申报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的公示

发布日期:2018-10-25    点击数:

根据《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现将我校合作申报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果蔬冷链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及应用”予以公示。

公示时间:2018年10月23日-2018年10月29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示项目持有异议的,以书面形式向科技处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联系电话::田真:2061351(内线:6351)人 陈少念:2061977(内线6977)

科技处

2018年10月25日

附: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项目名称

果蔬冷链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创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宁夏大学

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粤联水产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东莞市科美斯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深圳市德捷力冷冻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一衣口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

1.孙大文,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研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波谱快速检测方法。对创新点2,提出了果蔬真空快速冷却技术,对创新点3,提出了物理场辅助冰晶形成技术及荔枝的高静压冷冻技术。

2.何勇,教授,工作单位:浙江大学,完成单位:浙江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揭示了植物养分与特征波谱间的响应规律和开发果蔬品质的波谱快速检测技术。

3. 朱志伟,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2,研究了叶菜类果蔬的真空快速冷却,对创新点3,研究了物理场辅助冷冻技术和液氮速冻技术。

4. 蒲洪彬,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开发了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研制了基于倒置高光谱成像和EtherCAT总线的农产品在线无损检测装备。

5. 何建国,教授,工作单位:宁夏大学,完成单位:宁夏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研究枣的快速分级技术与装备。

6. 付浩华,工程师,工作单位: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单位: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开展农产品品质光谱成像现场检测技术普适性研究,对创新点2和3,开展快速冷却与冷链技术示范研究

7. 成军虎,助理研究员,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农产品品质的波谱快速检测

8. 韩忠,副教授,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和创新点3,开展农产品检测与加工技术研究

9. 刘贵珊,副教授,工作单位:宁夏大学,完成单位:宁夏大学

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研究枣的快速检测技术

项目简介

本项目属于农业科学领域。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加工过程技术装备问题,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1)突破光谱-视觉-高光谱等技术在农产品品质快速检测方面的多源感知、响应分析和多维信息融合等综合应用方法,系统建立了大宗与特色果蔬品质的波谱成像快速检测方法,研制了基于光谱、机器视觉、高光谱的农产品品质的手持、移动和产线式检测仪器装备,解决了果蔬高度差异对光谱成像焦距的影响,攻克了果蔬品质快速过程数据降维、特征分析和信息交互等问题。

2)提出了真空预冷同步气调处理果蔬的方法,有效降低叶菜呼吸速率为未经同步气调预冷的80.01%(在3 h时呼吸速率)。提出了多S型流道的水蒸气捕集器,研制了新型高效快速预冷机,实现一次处理3吨果蔬从环境温度38度预冷到4度的时间为30分钟,处理时间是国外同类真空预冷设备的1/4,且整套设备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4到1/8,年出口量占国内的70%。

3)研究了物理场调控冰晶生长的新型冻结技术,实现了岭南特色水果荔枝和虫草的超高压辅助冷冻,冻藏6 个月后,室温解冻后荔枝的水分、糖度变化不超过2%。发明了液氮进液-喷射控制方法,把液氮消耗从速冻行业的平均值1.5降到1.2 Kg液氮/每公斤产品,发明了网带高低温自适应涨紧装置,使速冻设备的工作温度极限从业界的-100℃以内降低到-150℃。

4)开发了气液分离与蒸发压力控制融合的自动放空气器,其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研制了渐进式中压排液器,使COP达到1:4.5,远超国外知名公司的低压排液方式(COP为1:1.15-1.3)。建立了变温容器自动选型方法与数据库,实现了常用和最新制冷剂(R449-A)的变温容器快速选型。该3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设计安装的北京平谷国际陆港口岸功能区全自动立体冷库工程实现全年平均0.21度/托盘(1托盘=800公斤),低于国家最低节能标准(折算为0.32度/托盘)50%。

本项目授权专利34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2项,英国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19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2部,10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等期刊上,SCI总他引用次数达155次,单篇SCI最高被引60次。本成果推广应用后,近3年累计销售额54.7亿元,累计利润4.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