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成果转化

成果推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转化 >> 成果推介 >> 正文

【宁夏大学自治区科技进步奖巡礼 二】宋乃平: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的新探索

发布日期:2019-05-27    点击数:

宁夏荒漠草原干旱少雨,土壤因缺少水分与营养而异常贫瘠。加之当地农户为了提高收入而过载的生产活动,对荒漠草原的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土地荒漠化愈演愈烈,自然生态系统日益恶化。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奖励大会上,由宁夏大学生态研究中心宋乃平主任为领军人物主持的”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实验示范”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宋乃平教授及其团队所做的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试验示范。深化了对荒漠草原地区农牧系统的科学认知,创建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兼顾生产和生计发展的“以牧为主农牧复合模式”和“以农为主农牧复合模式”,为西北生态屏障建设和宁夏生态立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全新的示范模式。通过实验示范,发见了问题,改变了认知,有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于荒原处谱写科研华章

“我们读书,我们跑草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问题啊!”采访宋乃平教授,听着他真诚质朴的话语,我们被他亲切热情的微笑所感染,质朴、明朗的学者气度,让我们肃然起敬。他很健谈,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他的团队长期进军荒漠草原开展“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与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集成与实验”研究。他表示,能荣获宁夏科技三等奖,这是团队协作的功劳。

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构建项目是“以牧为主”和“以农为主”的农牧复合模式,改变单一的农业与放牧业,因地制宜,把耕地、林地与草地有机结合起来,错开牲畜活动与农业活动时间,达到真正活化生态系统和解放生产力的目的。这需要农户的技术与设施支持,配合相应的科学技术。宋教授向我们解释,荒漠草原根本在于西部地带环境和生产力波动,也就是生产力弹性与人畜刚性需求的根本矛盾。旱涝不均,导致生态植被的生长难以满足畜牧业的发展要求,羊的数量不波动,但由于食物在季节与年际间生产量波动,食物不够羊会在旱季或旱年大量啃食草根,造成了草原植被的破坏。倘若能把耕地、草地以及林地结合起来共同支持畜牧业,在均匀草的同时,羊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羊的粪便用于提高耕地肥力,便能逐渐构成一个复合型的生态系统。如此,在生态恢复的同时,也拉动了生产力与经济的发展。为此,宋教授与他的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测量,并建立了长期观测站和试验田。六年来,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持续攻关,他们获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获批了5项技术规程,与2项专利,建立了天然草原保护与利用实验示范区4700亩、草田轮作试验示范100亩等,以牧为主农牧复合示范农户8家,以农为主农牧复合示范企业1家,培育和发展饲草加工和养殖生态产业企业2家,经济效益数据2598.74万元。发表了论文91篇,其中SCI和EI检索9篇,培养研究和技术骨干12人,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11名。

于田垄间回归科研本原

宋乃平教授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身兼多职。作为生态研究中心主任,行政工作繁重。另外,他兼任硕博导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要进行教学工作。荒漠化草原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科研项目,忙碌的他时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但即使有诸多的困难摆在眼前,他依然坚守着一个科研人的本分,抽时间钻研文献,去田间地头。

宋乃平教授为核心的科研技术合作团队,常年奔波于荒漠草原,做观测、测数据、建基地。他们深入民生,与农民同吃同住,为改善荒漠草原的生态平衡千方百计寻找良方。宋乃平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是同事,是师生关系,又如同家人。在该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与现实因素,整个项目的发展过程异常曲折,因为它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这直接影响着荒漠草原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项目的发展状态。另外,与世界发达和地区相较,在整个链条中,还缺少穿针引线的“科技经纪人”。宋教授曾去国外做过实地考察,他发现有的科研机构研究分工明确但是链条完整,项目技术研发与项目推广是分开的,“科技经纪人”作为推广人,能准确传达项目与市场各自的所需所求,对项目进行精准推广。由研发到应用的整个链条很完整,促进了科研项目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

于艰难中砥砺科研本领

项目攻关的过程,需要学生的参与。回忆与学生们在乡间朝夕相处的日子,宋乃平教授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他的学生们和他一起,到农村进行深入性的调研与学习,常常在初春或是隆冬季节,他们要冒着严寒,到寒风大作的实验基地测量数据,因为这两个时段的风力侵蚀比较严重,得出的数据更具有代表性。有时因为数据测量不够准确,他们要进行来多次测量。最艰苦的时候,连那些常年干农活的农民都坚持不下来了,说:“你们这个工作实在是太苦了,比我们平常种田都累。”但宋教授和他的学生却都坚持了下来,他们住在农户家,自己动手洗衣做饭,没喊过一声苦,一声累。

宋教授认为,这对与学生来说,吃苦是一件好事。现在大多数的孩子,没有吃过苦,是父母手心的宝。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些经过艰苦的环境磨砺出来的特质,将是他们受益终生的财富。提高了科研本领,他们能及时抓住事情的入手点,并着手解决,动手能力强。潜心科研,不怕吃苦,才能做出科研成果。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学生之间巩固了彼此的友谊,养成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对于他们将来的科研工作尤为重要。(本报记者 张新民 通讯员 封宏砚)